您好,欢迎访问信阳市畜牧局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问卷调查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技术 > 疫病防治

转移因子(TF)在猪病预防与治疗上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0-05-20 01:08:07 浏览 次 来源:
 

  1.作用机理

  转移因子是从淋巴细胞中提取的一类低分子肽与核苷酸复合物,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被誉为T细胞活性的触发剂,细胞免疫的增强剂、细胞免疫调节剂及干扰素产生启动剂。

  2.猪用转移因子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2.1使用方法

  每100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3次,重症加量。与干扰素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2.2预防

  转移因子可以将免疫反应活性转移给正常未致敏的免疫细胞,使之成为致敏淋巴细胞,提高细胞的免疫效果,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能。因此,在临床上给猪免疫接种疫苗时,加入转移因子,可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如按免疫程序给猪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加入稀释后的转移因子与疫苗混合肌注,使猪瘟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高、抗体持续时间长,明显的增强其疫苗的免疫效果。当发生猪瘟时,用10~12头份猪瘟弱毒疫苗加转移因子(小猪0.5毫升、大猪1~2毫升)混合肌注,2天即可控制疫情。给猪接种O型口蹄疫灭活浓缩疫苗时,同时分开肌注转移因子,也可收到增强疫苗免疫的效果。

  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及猪气喘病等抑制动物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干扰疫苗的免疫应答,产生免疫麻痹,导致免疫失败。如在接种疫苗的同时使用转移因子,可激活被免疫抑制性疾病所抑制的免疫细胞,使其恢复免疫功能,可有效地减少免疫抑制与免疫麻痹的发生。故转移因子可用于预防与治疗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0.2毫升转移因子,断奶时可有效的控制断奶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及环境应激的发生。

  2.3治疗

  转移因子用于治疗猪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非典型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等,应配合中药抗病毒制剂及广谱抗生素进行综合治疗,其治疗方法请参照干扰素对病毒性疾病治疗方法实施。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气喘病、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可按规定剂量肌注转移因子,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针对病情选用清开灵注射液,或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或复方穿心莲注射液,以及抗生素类如支原净、氟苯尼考、强力霉素、长效土霉素、克林霉素等配合治疗,每日1次,连用4天。咳嗽与气喘严重者加注冰蟾熊胆注射液或复方蒲公英注射液或喘力克注射液等,每日2次,连用3天。临床治愈后,为防止疾病反复,应有针对性的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药,使用7~10天。

  3.使用转移因子注意事项

  3.1转移因子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后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1次肌注,但不要与灭活疫苗(油苗)混合注射,可分别肌注。

  3.2转移因子不能与酸碱性溶液或葡萄糖盐水同时注射,否则影响药效。

  3.3母猪妊娠期,哺乳期及哺乳仔猪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3.4药品启开后1次性用完,如有污染严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