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信阳市畜牧局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问卷调查

正确认识和理解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 规划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发布时间:2014-03-03 11:24:30 浏览 次 来源:
 
信阳市畜牧局学习大讲堂
第四讲  主讲人:刘宏斌
2014年2月28日
 
    正确认识和理解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       
规划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012 年5 月2 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 2020 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 [2012]31 号)发布实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3年3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并下达了豫政办 〔2013〕20号《关于印发河南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2013年12月份,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达了《关于贯彻河南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实施意见》。至此,一套系统完整、自上而下配套齐全的,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正式颁部实施,它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动物疫病防治指针和纲领性文件。全国畜牧兽医战线上的兽医工作者将以此为目标,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防控工作。
    一、基本概况
    一个时期以来,动物疫病被始终认为是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被受社会关注。作为每一个畜牧兽医战线上的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地学习好、理解好和贯彻好规划意见。今天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与同志们交流,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工作考虑。根据党组分工安排,我本人负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所以有义务、有责任带领大家,把《规划》学习好、宣传好,任务落实好。二是从业务考虑。畜牧系统的工作主要分为:畜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畜产品安全四大部分(结构上是三大块:管理、执法、支撑)。发展是主题,安全是保障(根本)。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此起到一个保保驾护航的作用。没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保护和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十分的重要。三是从社会方面考虑。动物疫病关系人们健康,健康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点热门话题。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更值得期待和关注,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社会关注度之高,也由此提升了我们畜牧部门的地位和形象。意义重大,责任也重大。四是从开展畜牧大讲堂和创建学习型机关考虑。今天在座的都是工作在我们畜牧系统战线上的同志,虽然各自的工作性质和岗位不同,但其目标任务是一样的,为了畜牧事业发展和畜产安全服务。用一句话说:干啥学啥、懂啥、还要像啥。每个身在畜牧战线工作的同志,如果都能够熟习地了解和掌握疫病防控方面的知识,对搞好本职工作都会有帮助,多一点内行,就少一点失误。五是从《规划》自身考虑。《规划》本身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文件,中央出台后,各省市相继制定了实施细则和意见,其寓意深远,内涵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它是一个承诺,是对世界卫生组织(OIE)的一个公开表态。坚定信心完成《规划》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否则的话,不仅国际贸易受影响,农业畜牧部门也会因此丧失公信力。
    动物疫病中长期防制规划的制订和出台,给予了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
    这里不仅联想到我国一惯坚持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24字方针即 “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控,群防群控、果断处置”。 这条路坚持走了几十年,总结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动物疫病防控道路。总体来看,成效显著,取得了中国动物疫病防控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对推动我国畜牧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我国的畜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了世界畜牧业大国。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传统式的中国防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而且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隐患和问题十分突出,甚至有些方法和弊端成了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带来很大的后患和负面影响,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和中国养殖业的新特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急待面临新的定位和转折点,要在总结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新的《规划》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观念上的突破。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防控理念,控和灭的关系上发生了转变;二是路线上突破。由点及面,由种到商品,由净化到扑灭,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完全控制和净化目标;三是时间上的突破。跨越了一般性的五年计划,历时长达7-8年时间。
    简单来说,中国式的传统防控策略与新的规划相比要差别在两字上,即控和灭的关系,虽然产两字之差,有着本质的区别,方法的不同,其结果各不相同。
    近10年来,美国的母猪存栏数以每年2%的速度递减,大约减少了24%。但是,母猪的减少丝毫没有影响到出栏肥猪的增加,大约提高了近30%。而我国近10年来的母猪存数,总体上升了近30%,出栏肥猪增加量却基本维持了平衡。不增加就是降低。这一反一正,差距巨大。以中国现年存样母猪量3000多万头来计算,如果基数能减少20%,就是600多万头,每头母猪年饲养成本按2300元计算,仅此一项折合可减少成本13亿元。如果再加上肥猪增加30%,就是1.5亿头,数量的提高和产值的增加不说,每头猪按实现利润100元计算,就是150亿元。实话实说,现在我国的猪很难养,成活率低,成本高,污染重,中国的养猪也在进入 “富二代”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每年的生猪饲养量约占6亿头左右(有的报道6.3亿头),实际上出栏肥猪只有5亿头左右,其中的另1亿头在养殖过程中死亡或被淘汰,约占总量的16%,也就是说育成率占84%左右。成本的浪费,污染物的排放,死猪事件和资源的消耗是触目惊心。今年的浙江死猪漂浮件、还有养殖污染水源问题、COD、POD减排问题,矛盾集中指向畜牧养殖业。现在我国养一头母猪,年约出栏的肥猪数为15-20头,丹麦最高可达33头,美国24-30头,差距近一半。有人把问题的原因直接归结到近年疫病频发上,虽有过激,但不无道理,值得我们这个行业的同志们去深思
    近年来,国内的疫情形势出现反复无常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一些严重事件的背后,追根溯源,带有深层次的问题。疫病防控工作急需要转形,需要调整,需要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更需要标本兼治专家和决策者们共同意识到制订中长期防治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长期可持续的防治路线和规划,战略上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远景目标,战述上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这是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史上的一大转变点。
    二、 规划制订的背景和依据
   (一)法治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项事业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正朝着一个新起点、新高度迈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会会以后,加快了依法治国的推进力度,任何一项新的改革,都要有法可依,依法办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正是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强力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结果。
    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不断强化畜牧兽医法律体系基本完善,构成了一个配套完整、全面具体的法律体系。截止目前,我国颁布的畜牧行法律法规,大的层面主要有四法三条例。如果加上更具体的办法、细则、规范、标准等30多种。涉及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法律规章有20多项。其中主要的有《中华人民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等。
    这些法律法规早已对动物疫病防控作了法律主题责任的明确。政府部门的有、业务部门的也有、企业的也有。《规划》的制订出台,彰显了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显示了依法治牧、依法管控,依法免疫的鲜明时代特征和基本要求。
    (二)兽医部门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时机成熟。用一句今非昔比话形容现在的兽医行业综合实力,已不为过。与改革前相比,我国的兽医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和能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出现了质的飞跃从畜牧业、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地位作用中可以体现出来。从人民群众的生产水平、膳食结构、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中都能体现出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机构队伍不断加强,地位不断提升,管理事业的体制机制更加有效和灵活,工作的质量、标准、监管手段,技术软硬实力有了根本保证。特别是近些年来,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了地方政府责任制,建立了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区域化管理等制度。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三大体系,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一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等。我国兽医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恢复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合法权利,实施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有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从管理、监督和技术层面已经具备成熟条件。一句话,有能力、有把握、有实力、有信心把工作落实到实处,任务完成好。
   (三)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催生《规划》的产生一是我国地域辽阔,畜牧养殖形式多样化、复杂化。加之传统的生产经营习惯、消费习惯,动物疫病种类繁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二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相当一部分重大动物疫病仍在部分区域呈流行态势,存在免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现象。三是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结核病等相当一部分人畜共患病,死恢复燃,呈发病上升趋势,甚至在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的情况。四是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全球动物疫情日趋复杂。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研究表明: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动物疫病如不加强防治,将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当前疫情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危害程度,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传染病发生情况,便于大家理解和引起足够的重视。
    禽流感。从1878年意大利首次报道禽流感以来,有10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有记录的疫情流行几十次甚至更多。
    其中,1918年西班牙出现的大流行事件,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甚至超过了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记录。病毒是H5N1。
    1959年苏格兰再度暴发H5N1流行,死亡情况当没报导;
    1976年澳大利亚发生4次H7N7 和H7N3禽流感疫情;
    1983年美国发生H5N2流行;
    1983年冰岛发生了H5N8禽流感;
    1985年美国又发生H7N7;
    1994年巴基斯坦H7N3禽流感,当时220万只鸡受感染,死亡或捕杀;
    1995年墨西哥暴发H5N2禽流感,涉及12州,淘汰了1800万只鸡,封锁3200万只鸡;
    1999年意大利暴发了H7N1禽流感;
    2002年美国东部暴发禽流感宰杀禽只370万;
    2003年荷兰H7N7禽流感,波及13个农场,共淘汰家禽2500万只,占荷兰禽业总量的1/4;
    1997年我国香港首次发现H5N1禽流感,疫情造成宰杀鸡150万只。当时感染人18例,死亡6例;
    2004年全国有10多个省发生疫情,疫点49个。仅捕杀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1亿多元;
    2005年我国再次出现14个省发生疫情,疫点32个,共有15.46万只禽发病死亡,捕杀禽2257.12万只。其中:辽宁黑山县发生了禽流感疫情波及17个乡镇,封锁疫点126个,死亡鸡7.2万;宰杀1500万,直接损失达2亿多元;
此后的2007年、2008年、2009年国内公布的禽流感疫情分别是4起、6起、2起。数字上看在下降。
    据世界卫生组组公布的数字,截至2009年5月,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48人死亡。中国从2003年至2009年5月,有3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死亡率高达68%。
    截止2009年7月,中国内地共计报到病例1789例。8月份,中国香港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之后,陆续出现7例甲流死亡病例。另据世界卫生组织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甲型H1N1流感已经造成全球25万多人感染,至少2837人死亡。其中美洲地区死亡2234人,西太平洋地区279人,东南亚地区188人,欧洲地区至少104人,东地中海地区21人,非洲地区11人。
    2010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报导36次禽流感疫情、11例野生动物检出病毒的案例及29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29 次属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2012年1月,越南、孟加拉国、香港、印度、不丹、中国台湾继续发生禽流感疫情。埃及、印尼、柬埔寨再次出现人禽流感病。特别是09年后陆续不断出现人感染死亡事件。
    2013年1月21日,韩国的高敞、扶安郡和井邑市共30家养殖场发生H5N8疫情,捕杀鸭子32.7万只、鸡8.3万只。其中在韩国的锦江河口和东林水库栖息的40万只花脸野鸭,短短几天之内有19万只去向不明。是死亡、是扩散带来的后患十分可怕。
    去年H7N9禽流感再次袭击我国后,目前已感染人死亡率高达34%以上。从直观数量上看,疫情次数在减少,但危害程度和控制难度在增加。特别是数量的减少与应对技巧、智慧和经验不无关系。更主要的是禽流感的发生,不仅是对畜牧业自身产生着巨大影响,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每次疫情袭来时由于人们的恐惧心理,禽类产品销售出现危机,致使行业遇冷,市场萧条,整个行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多达几百个亿(去年我国600亿,仅温氏集团多达13亿)。但这些还都不是最担心,最担心的是病毒变异,如果发展成为人传染人事件,一旦失控,后果将无法想想。
    另外,还有一些对人体威胁比较大,且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病种如布病、狂犬病、结核病等仍然对人们健康构成着重要威胁。
    以布病为例:卫生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人的发病率为0.09人/10万,到了2011年,发病率升为2.77人/10万。十几年间,发病率已经增加30倍。对应的发病人数则多达38151人。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在提高,布病为什么反倒会上升了呢?(可以去想一想,没有被认识,也没有预防措放)
    按照惯例,布鲁氏菌病以往多发于北方畜牧业集中地区,主要是牛羊感染发病率高,向人群的传播机率较大。但目前疫情正在向全国蔓延。其中,有据可查的陕西省胃南市2000-2008年全市共报告布病5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2/10万, 2002年最高点达到2.28/10万;陕西超越了全国平均数
    2011年2月,辽宁省的北镇市,闾阳镇闾一村暴发布鲁氏杆菌病疫情,一个村共发生10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4岁。而且,近两年,我市的平桥、商城也时有报导。
    2010年12月间,4只未经检疫的山羊进入了东北农业大学的实验室,28名师生在实验后患上了布鲁氏杆菌传染病。相关学院的院长和院党总支书记被免职。
    2011年全国报告新发布鲁氏菌病患者达3.8万多人。另据一位学者称,2007年,农业部、卫生部曾联合到河北、山西等地做过摸底调查,发现有的地区未报告病例达到45%,上报病例数仅为总病例的55%,就是说还有3万多患者没有及时上报。更有严重的是在有些地区,逾九成的病例均不上报。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柳晓琳等人曾于2011年2月在《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上撰文称,中国受布鲁氏菌病威胁的人口约有3.5亿,有1200多个县是该病疫区县,现有病患者30万人至50万人。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动物疫病防控专家向财新记者透露,由于近年来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3万至4万人,考虑到误诊和农民的健康意识等情况,实际年新发病人数超过10万人,远大于上报官方数字。
    本病在中国曾一度于上世纪50年代十分猖獗,但到七八十年代得以有效控制,发病率大幅下降,处于低发期。相反,近几年事件不断,就河南和信阳而言,一样不容乐观布病回潮由此可见一斑,或者说这些还只冰山一角。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同样与畜牧业的牛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核病。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中国现在有近一半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约5.5亿人口,明显高出全球1/3人口感染的水平。全国现有活动结核病和涂阳(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估算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约占1/3。另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5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65万例。据1999年我国结核病死亡率9.8/10万统计,每年大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值得注意的是在因结核病死亡的病人中,有21.6%的病人是由于经济等原因从没有接受过结核病治疗,83.8%的病人从未进行过登记报告。十多年来,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数基本没有减少。结核病的发生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以外,来自奶牛的传播更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狂犬病。近年来我国犬、猫的饲养量快速增加,犬、猫伤人事件不断发生,每年超过4000万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狂犬病先后出现了3次流行高峰。
    第一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报告死亡数最高达1900多人。   
    第二次高峰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全国狂犬病报告死亡7037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死亡数最高的年份。整个80年代,全国狂犬病报告死亡数都维持在4000人以上,年均报告死亡数5537人。
    第三次高峰则出现在21世纪初期的2007年,全国报告死亡数高达3300人。狂犬病疫情重新出现连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7年,全国已有23省(区、市)984个县区报告狂犬病疫情,占全国县区总数的34.30%。不仅南方和东部地区的狂犬病疫情居高不下,既往发病率较低的中原和华北地区疫情急剧上升。2007年河南、河北省分别报告196例和144例。部分地区发病率高达10/10万以上,出现了狂犬病的暴发流行,而且该病一旦发生没有治愈手段。
    目前,我国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一直位于我国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三位。狂犬病的流行不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狂犬病可以预防控制。根据有关国家成功控制狂犬病的经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倡议,到2020年消除人间狂犬病。我国距此倡议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更多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现在农村狗比猪多,免疫的很少,隐患极大)
    上述情况只是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单就畜牧业方面的疫病来讲,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1年,全国爆发了大面积生猪死亡事件,一时间整个畜牧界出现了“一片红”。红遍全国,红遍大江南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各种舆论一片哗然,矛头直指附红细胞体。各类学术报告会,技术研讨会,科技成果推广会接踵而来,蜂拥而至。一时间把附红细胞体(立克次氏体)被确认为是疫情的最愧祸首。多少个场因此全军覆没、多少个场因疫情受重创,损失惨重不能够起死回升。可是,事过之后人们发现,早在50-60年代人们已经研究证明,一般情况下人体内都有附红细胞体的存在。动物也可以正常携带,引发疫病时,也多为诱发原因,并不一定是主要原因,而且即是发病,危害程度并不十分严重可怕,事到如今此次事件还让人们啼笑皆非。
    2006年,全国再次出现了生猪大面积死亡事件,从南至北,一路北漂,象刮风一样,刮过了长江,刮到了黄河,宁少一村,不少一户,引起了国内外兽医界的极大关注,质凝声不断,农业部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后来被定性为“蓝色事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无耐之下,农业部迅速展开行动,集全国之力,短短四个月时间推出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展现出中国兽医界奇迹般的科技实力,外国人都瞠目结舌。之后全国统一行动,集中进行强制免疫,结果是病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副作用接连不断,免后死亡件、流产事件此起彼伏。后期有人说,是当初技术不成熟,灭活苗无效,应该推广弱毒疫苗。到了现在学术界仍然争论不休,是免好,还是不免好,专家们众说不一,养殖场却拿不定了主意
    再后来的2011-2013年,全国又出现了“大腹泻”事件。过长江,跨黄河流遍全国。各种说法再次出现:博卡病毒、轮状病毒、腹泻病毒、胃肠炎病毒等等,说法各异,研究不断。可暂止到现在,问题仍在发生,就是没找到一个好的控制和解决办法。兽药企业到是发了个大财。
    以上几次大的事件,每次都给养猪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20%。就是说每次疫情到来,至少有5000万头以上的猪因病死亡。有些专家分析说,几次活猪涨价,是因为疫情影响造成的。
    联想到上述问题,作为一个畜牧战线的工作者,就会深深的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压力,一种由衷的使命感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历史责任感。
   今后,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防治正在从有效控制,向逐步净化消灭过渡。全球兽医工作定位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正在向以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需要我国不断提升与国际兽医规则相协调的动物卫生保护能力和水平。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动物疫病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制约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基层基础设施和队伍力量薄弱,活畜禽跨区调运和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起步晚,动物疫病防治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三、规划的基本框架,路线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结构。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规划》共分为8个部分。包括: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总体策略,优先防治病种,区域布局,重点任务,能力建设,保障措施,组织实施。河南省6个)。内容全面而具体,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畜牧生产实际,必将对我国的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将生产重大影响。
    (二)基本定位。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规划》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方面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政策创新的最新成果,是科学把握动物疫病防治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时期推动兽医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这个定位,充分体现了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影响力,是对兽医工作的巨大肯定,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取得新成绩,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地位不断提高的真实反映。
   (三)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4句话,32个字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立足国情,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特别提出了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特点,按照动物种类、养殖模式、饲养用途和疫病种类,分病种、分区域、分畜禽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管理。这些原则,更符合疫病发生的自然规律(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实施三种策略: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策略。努力实现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从有效控制到稳定控制,最终实现净化消灭。二是畜禽健康促进策略。确立健康养殖理念,加强疫病源头控制,对重点疫病设定净化时限。三是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加强外来疫病的风险管理,健全外来动物疫病疫情监测制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外来疫病传入。
    根据这些要求,河南提出了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12种。一类动物疫病5。包括: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二类动物疫病7种。包括: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狂犬病、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外来动物疫病13。其中,一类动物疫病(9种):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绵羊痒病、小反刍兽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猪水泡病、非洲马瘟、H7亚型禽流感。未纳入病种分类名录但传入风险增加的动物疫病(4种):水泡性口炎、尼帕病、西尼罗河热、裂谷热。
   (四)基本目标
    到2020 年,要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6 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洲猪瘟等13 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
   (五)重点任务
    五大任务:一是有效控制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二是稳定控制布鲁氏菌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三是巩固业已取得的消灭马传贫和马鼻疽成果。四是全面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五是严密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
每一项任务,都明确了关键防治措施,提出了阶段性和区域性控制指标,设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
    对于A 型和亚洲I 型口蹄疫,采取全国同步控制和消灭策略,最终达到全国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的目标。对于O 型口蹄疫,在防疫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建设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区域,最终达到全国部分地区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大部分地区达到稳定控制目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基于流行率和病毒变异的动态变化,适时科学地优化强制免疫、免疫扑杀并举、监测清群等策略措施。定期评估家禽卫生状况,及时调整免疫、监测、扑杀、检疫监管等防治技术和策略。对布鲁氏菌病,坚持人畜同步防治、联防联控、分区防治、分类指导的原则,稳步推进定期检测、分区免疫、移动控制、强制扑杀等综合防治措施。最终实现全国性非免疫无疫。对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新城疫防治,通过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检疫监管等手段,逐步达到控制或净化标准。对于狂犬病和奶牛结核病防治。完善犬只登记管理,逐步实施全面免疫,扑杀病犬,全国达到控制标准。奶牛结核病,实施监测、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全国7 省达到维持或净化标准,其他区域达到控制标准。对于13 种重点外来动物疫病。坚持按照定期开展风险分析评估、科学监测预警,及时果断处置疫情的要求,明确防范重点,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信阳属于生猪和禽产业优势区、也属于动物疫病防治优势 区。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要求,具体要承担的任务: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猪场疫病净化。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禽场疫病净化。到201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祖代以上种鸡场达到净化标准。其中,信阳高致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要达到免疫无疫标准;其他区域达到控制标准。2020年所有种鸡场达到净化标准。2015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原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2020年所有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口蹄疫2015年A型达到净化标准;亚洲Ⅰ型达到免疫无疫标准;O型达到控制标准。到2020年, 亚洲Ⅰ型达到净化标准。0型信阳达到免疫无疫标准,其他区域维持控制标准。(有些病2015年要完成净化,今年是14年了)
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考核标准
疫 病
到2015年
到2020年
布鲁氏菌病
全省达到控制标准。
全省达到净化标准。
奶牛结核病
全省达到控制标准。
全省维持控制标准。
狂 犬 病
全省达到控制标准。
全省维持控制标准。
这些指标的确立,与现实情况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转换方式、不加快进度、不制定和完善新的政策策略和措施,达到考核标准要求,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将困难重重。同时,如果完不成的话,部门责任问题、畜产品安全问题、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也无法对社会和公众交代。
    三、围绕落实《规划》做好的几项工作
   《规划》提出了方面能力建设:一是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二是提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能力。三是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四是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五是提升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管理能力。六是提升动物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这些工作重点,在今年的全省畜牧工作会上,宋局长讲都做了重点强调,将会陆续列入到工作的议事日程。还有就是屠宰管理、应急管理列入了今年的两大工作重点。
对于如何保障,提出了四点:一是法制保障。制定和实施配套规章制度,完善兽医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格实施上级制定、发布的动物疫病控制、净化和消灭技术方案。二是体制保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业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建立兽医机构和兽医队伍评价机制。三是科技保障。各级政府要支持开展动物疫病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与高等院校兽医实验室以及大中型企业实验室的科技资源。四是条件保障。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要将动物疫病防治纳入本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残留监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支撑等基础设施。
    (一)在落实规划任务中,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职能。①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动物防疫工作实行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②切实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③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一是健全兽医工作体系,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④制定和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即为达到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动物疫病实施预防、控制和扑灭的总体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不同疫病采取相应措施的长期规划。
    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职责。①负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动物防疫的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②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并根据对当地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③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强制免疫计划,并根据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农业部备案后执行。④负责动物疫病条件的审批以及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颁发。⑤认定当地动物疫情,在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及时相相互沟通,并根据农业部授权,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省级)。⑥发生一类动物疫情时,负责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将疫情等情况逐级上报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⑦发生二类动物疫情时,负责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⑧负责动物诊疗活动的管理、审批和动物诊疗许可证的颁发。⑨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在乡(镇、区)设立兽医工作机构。⑩负责对兽医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
   (二)突出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1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国家级实验室、区域基础、科研院校力量为补充的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网络体系。加强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检测诊断能力建设和诊断试剂管理,特别是县级兽医实验室要具备动物疫病常规诊断能力,健全完善与监测工作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充实技术力量,强化各项保障。要重点围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布鲁氏菌病等优先防治病种,加大病原学监测力度,充分发挥县级兽医实验室设备和人员的作用,带动和指导乡镇站开展疫病诊疗服务,不断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
   (2不断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储备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配备相应的应急交通通讯和疫情处置设施设备,增配人员物资快速运送和大型消毒设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疫病处置扑杀补贴机制,对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给予补贴。
   (3断完科学免疫依托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构建基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网络,强化疫苗物流冷链和使用管理。继续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实施全面强制免疫。对布鲁氏菌病实施分区免疫政策,一类地区实施全面免疫。逐步推行狂犬病
免疫。对于实施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计划制定本辖区的实施方案,并开展免疫效果评价。逐步推行在乡镇政府领导、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以村级防疫员、执业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积极探索
强制免疫疫苗招标采购方式和补贴方式,鼓励大型规模养殖场自行采购疫苗,对于达到免疫退出标准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和地区,经国家组织评估后可以退出免疫加强疫苗生产监管,提高疫苗质量,保障免疫效果和质量。
   (4强流按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要求,完善动物检疫规程标准,制定和完善动物流通检疫监管、动物及动物产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管理,推行动物和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出入制度。落实检疫申报、动物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明确执法主体资格,科学配置执法人员,保证人员经费和日常工作经费。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管理,强化执法人员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检疫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加快推进检疫信息化管理,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加强跨省调运活畜禽监管。加强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日常监管,开展不同区域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完善养殖环节病死动物及其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政策。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5积极动物防信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国家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建设,积极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以信息化助力动物疫病科学防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完善疫情监测预警、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兽用生物制品监管以及执业兽医考试和兽医队伍管理等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提高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制定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覆盖广泛、内容全面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信息化平台,增强动物防疫信息
化能力。
  (6在现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编制和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支撑等基础设施,完善与实施《规划》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今后的投资主题)。根据不同区域内养殖状况、 养殖模式、优势畜禽品种、重点流行疫病,以及规 划确定的重点疫病,合理规划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完善的兽医实验室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技术支撑能力。
  (7进新兽医制度建设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继续推进官方兽医制度建设,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官方兽医培训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官方兽医队伍综合素质。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规范执业兽医资格准入和从业行为,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管理。强化动物诊疗机构管理,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原则,规范动物诊疗市场,促进私营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发展。明确执业兽医在疫病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发挥兽医行业协会、诊疗机构、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在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和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中的作用。